国产成人av,蜜臀av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一区一区三区免费视频,12—14女人做爰毛片,欧美xxxxxbb

山東省紡織服裝產業鏈服務中心

【分享】濟南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濟南市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的通知

發表(biao)時間:2025-03-18 08:47

政府.png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現將《濟南市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制定并實施《規劃》,對于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優化我市紡織工業結構,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保持行業穩定健康增長,促進我市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各縣(市)區政府、市政府各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積極作為,科學務實,切實按照《規劃》要求,推進自主創新、技術改造、淘汰落后、市場開拓等各項工作,確保我市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目標如期實現。
  各(ge)縣(市(shi))區政府要按照《規(gui)劃(hua)(hua)》確(que)(que)定(ding)的(de)目(mu)標、任務和(he)政策措施(shi),抓(zhua)緊制(zhi)定(ding)具體落(luo)實方案,切實抓(zhua)好組織實施(shi)。市(shi)政府有(you)關(guan)部(bu)(bu)門要根據《規(gui)劃(hua)(hua)》明確(que)(que)的(de)分工和(he)工作要求,盡快(kuai)制(zhi)定(ding)和(he)完善各(ge)項(xiang)(xiang)配套(tao)政策措施(shi),做(zuo)好對《規(gui)劃(hua)(hua)》實施(shi)的(de)指導(dao)和(he)支持。《規(gui)劃(hua)(hua)》還篩(shai)選確(que)(que)定(ding)了一(yi)批配套(tao)的(de)在建(jian)和(he)擬建(jian)重(zhong)點項(xiang)(xiang)目(mu),由(you)市(shi)經委另行(xing)印(yin)發,各(ge)縣(市(shi))區、各(ge)部(bu)(bu)門和(he)有(you)關(guan)企業要一(yi)并抓(zhua)好落(luo)實。

濟南市人民政府
二OO九年(nian)六(liu)月(yue)三十日(ri)

濟南市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
(2009-2011年(nian))

  紡織工業是我市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在繁榮市場、擴大出口、吸納就業、吸引外資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市紡織工業受到較大沖擊。為積極應對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搞好紡織工業結構性調整,推動產業升級,實現我市紡織工業振興,特制定本規劃。
  一、行業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一)行業現狀。近年來,我市紡織工業通過結構性調整,正在逐步擺脫徘徊不前的困難局面,尤其是多種經濟成分的融合,使我市紡織工業呈現了恢復性發展,產品結構逐步完善,經濟運行質量、效益不斷提升,紡織企業的裝備水平、產品檔次不斷提高,行業發展趨勢正在呈現出回升勢頭。1.整體實力呈現恢復性增長。2008年,全市共有規模以上紡織服裝生產企業94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9億元,實現利稅5.4億元,實現利潤1.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6.8%和5.9%;從業人員近3萬人。主要產品涉及棉紡織、毛紡織、印染、針織、棉復織、化纖、無紡布、服裝、紡機紡器、棉業機械等生產門類。2.產業基礎具有一定優勢。在原料方面,我市周邊具有棉花資源條件;在面料加工方面,濟陽、商河等地具有較好的基礎優勢;在產業銜接方面,省內石化工業帶動了其化纖產業鏈的垂直整合發展,為強化我市纖維原料工業化地位及纖維產品多樣化基礎提供了良好條件。到目前為止,開發出的10多種差別化纖維系列產品,大部分已實現了產業化生產。3.行業整體發展水平不斷提高。2008年,全市紡織行業擁有省級技術中心1家,市級技術中心6家。天齊公司的特種平帶產品領先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元首針織內衣、冠世服裝多年來在同行業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九羚”的地域品牌優勢明顯;“安莉芳”品牌影響逐漸擴大,知名度迅速提高;“兩條腿”的品牌形象已獲消費者廣泛認可。一些具有行業較高水平的企業相繼落戶濟南,提升了我市紡織行業的整體水平。
  4.專業市場初具規模。洛口服裝城、溫州服裝城以及遍布市區繁華地段的大型商城,紡織品及服裝年銷售額達60億元以上。逐步健全的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為紡織企業開辟了廣泛的營銷渠道,并對我市紡織服裝企業發揮了拉動提升作用,對相關行業與產業的輻射帶動能力也不斷增強。
  5.聚集優勢正在形成。濟陽、商河作為產棉基地具有一定的資源優勢,已形成印染、針織、服裝等比較集中的紡織工業集聚區,企業發展較快,外資企業入駐較多,新建紡織企業的裝備水平和產品檔次高,已經成為當地縣域經濟的支撐產業和全市紡織行業的亮點。商河宏業集團產能已達25萬枚紗錠,2006~2008年已連續3年實現產量及主營業務收入排名全市第一。濟北開發區正在規劃建設濟南市紡織服裝生產基地,吸納我市和國內外紡織企業投資入駐。
  6.產業發展困難較多。紡織工業作為我市最早的工業行業之一,雖經百余年的發展,仍然存在較多的困難,與其他行業、城市發展情況比較,還存在許多差距。一是企業負擔沉重,國有紡織企業數量多、人員多、包袱重,企業改制不到位,經營舉步維艱;二是總量不大,水平偏低,規模小、效益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自主品牌較少,競爭能力不強,高新技術產品比重較低、開發滯后;三是產品結構欠優。初加工和粗加工比重較大,高檔紡織品服裝市場占有率低,自主品牌、高附加值出口產品比重低,產業集群發展規模、技術水平、產品檔次亟待提升。
  (二)面臨的形勢。受金融危機影響,國際市場需求疲軟,對紡織行業沖擊尤為明顯。紡織品出口呈現整體下行趨勢,訂單大幅減少,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貿易保護加劇,技術壁壘擴大,人民幣升值直接影響企業出口利潤,企業盈利水平不高。商業銀行惜貸及企業融資困難,企業資金緊張。原料短缺,價格波動幅度大,企業生產成本大幅提高,全市紡織行業面臨生產增速減緩、主要經濟指標環比下滑、資金緊缺、投資下降等嚴峻形勢。而且,隨著國家及地方節能減排標準提高,我市紡織企業節能減排任務更加艱巨,市區內紡織企業改造、搬遷任務十分緊迫。去年以來,國務院和省政府相繼出臺《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率提高至16%;對基本面較好但暫時出現經營和財務困難的企業給予信貸支持;加大對中小紡織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擔保機構提供信用擔保和融資服務,減輕紡織企業負擔。另外,增值稅轉型、技改貼息等一系列政策,也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政策支持。面對這一機遇,紡織企業應加大結構調整和招商引資力度,以產業重組帶動產業發展,加快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培育自主品牌,提高核心競爭力,盡快實現產業振興。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促進產業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目標,以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為支撐,以實施名牌戰略為引領,上水平、調結構,突出重點,著力解決好當前發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實現全市紡織工業平穩較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
  1.調整優先的原則。支持、引導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抓住機遇,適應市場需求,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步伐,增強競爭力。加快生產經營困難大、沒有發展前景企業的破產重組進度。
  2.重點扶持的原則。對于裝備好、產品優、工藝先進,有市場競爭力、有發展前途的重點企業及名牌產品予以優先扶持,重點幫助,使其盡快做大作強,充分發揮重點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3.布局優化的原則。引導紡織企業由分散向園區聚集,由市區向縣域轉移。縣域紡織服裝業要圍繞產業集群建設,發揮集聚效應,培育特色產品,發揮名牌企業、名牌產品的帶動作用,由散而全向新、特、優方向發展。
  (三)規劃目標。2009-2011年,全市累計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0億元,形成30萬噸紗、5億米布、1億件服裝的生產能力;培育年主營業務收入10億元以上企業1個,過5億元企業3個,過億元企業5個;建成2個省級產業化基地,新增省級著名商標2個,新增市級以上技術中心3家。2011年,全市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0億元,年均增長15%。
  三、發展重點
  (一)調整產業結構。
  1.改造提升棉紡織業。加快市區棉紡織企業調整重組步伐,盤活土地、房產等資產,盡快突破長期徘徊不前的局面。重點發展縣區棉紡織企業。主要項目:齊魯宏業紡織集團有限公司投資4億元改造12萬棉紡錠、引進120臺噴氣織機高檔面料生產線技改項目,泛洋紡織投資2300萬美元的10萬枚棉紡錠擴能項目。
  2.做好做大服裝產業。以元首、安莉芳、華誠、冠世時裝、華玫等重點骨干品牌企業為依托,做精內衣服飾產品,實現規模做大、產品做精、質量做優、品牌做響的目標;加快元首集團新增500萬件針織內衣項目、山東華羽集團濟陽有限公司新上寒思牌羽絨服和各類休閑服裝項目、瑞成紡織公司投資4.7億元的1000萬件休閑類服裝生產擴能項目建設。以“元首”、“兩條腿”、“瑞成紡織”、“華羽服飾”、“佳明正遠”等骨干企業為重點,發展自主品牌服裝,培育壯大濟南服裝產業群。
  3.發展家紡產業。以“可萊依泊”、“美捷”等企業為重點,利用自身優勢發展系列化室內及床上紡織用品,形成新的增長點,實現家紡產品功能化、時尚化。以“章丘華錦”、“東風毛巾”等企業為骨干,提升巾被行業水平及檔次。
  4.做強紡機紡器行業。積極研發新產品,提升產品檔次,擴大市場占有率。重點支持天齊公司做大做強特種平帶產品,加快技術進步,擴能改造,提升檔次,開發適應紡織新設備需要的各類平帶新產品。重點推進山東天鵝棉業機械現代棉花加工機械項目建設。
  (二)發展新型特種面料。按照加快“新、特、優”工業產業發展要求,充分利用省會高等院校人才聚集優勢,研究開發甲殼素、大豆、聚乳酸、彩棉、竹、麻纖維,發展化纖仿真面料、新型功能性面料等高附加值產品。開發以生態和保健為主要特征的家用紡織品;發展用于汽車裝飾及建筑等領域的產業用布。以大魯閣、際通紡科、中特防科技等單位為依托,重點搞好高檔化纖織物面料及特種軟體材料的開發生產,構筑起我市化纖新材料、紡絲、織造到面料服飾的研發體系。以“山東康潔”、“山東永信”等企業為龍頭,重點開發生產環保型非織造布系列產品。
  (三)形成優勢產業集群。通過重點培育,形成以“宏業”、“元首”為龍頭的商河紡織產業基地,帶動面料加工、染整等紡織深加工行業發展;形成以“華羽”、“佳明正遠”、“瑞成”為龍頭的濟陽服裝產業基地,重點發展中高檔西裝、高級襯衫、時裝與休閑裝、各類針織服裝及童裝產品,培育一批技術裝備水平高、競爭力強、輻射面廣、影響力大的服裝產業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全面貫徹執行國家新稅法規定的增值稅轉型稅收政策,認真落實國家紡織品服裝出口退稅政策,確保足額、及時退稅,強化對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切實發揮好各類財政專項資金引導作用,帶動社會資金積極支持重點紡織企業的技術進步、結構調整。
  (二)加速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加快我市紡織企業的改革改制,對已列入破產程序的企業,加快破產重組步伐。通過盤活資產,積極探索企業退出或轉換經營方式的新路子。參照部分城市的成功經驗,凡屬改制企業,在職工退休、建設用地、稅收等方面按規定提供一定的優惠政策。支持優勢企業重組中小企業和困難企業,培植大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支持骨干企業與上下游產業的合作,增強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引進戰略合作伙伴,盡快做大做強。
  (三)支持企業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支持我市紡織類技術創新產品優先列入政府采購目錄,積極落實國家及省里出臺的一系列開拓農村市場、擴大農村消費的政策措施,積極推進服裝、紡織品下鄉。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到投資環境好、市場潛力大、勞動力成本低的國家和地區投資辦廠通過投資和貿易相結合的方式開拓國際市場,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
  (四)積極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加強銀企溝通,對于有市場、有發展潛力的重點紡織企業,積極提供信貸支持。支持不同所有制企業通過合資、重組、互相持股、技術入股等方式,參與重點項目實施投資建設。各級擔保機構要積極提供信用擔保支持,幫助企業解決融資困難。
  (五)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按照《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工業結構調整的意見》(魯發〔2007〕25號)和我市技術創新的政策規定,從實用性出發推進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建設,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學研聯合的新途徑,積極尋求與國內外著名高校、研究院(所)開展長期合作研究與技術協作,形成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推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構建。
  (六)積極推進企業節能減排。以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促進節能減排。采用國際先進技術,進行染整裝備升級,提高染整自動化程度,降低能耗水耗。加強化纖企業清潔化生產和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發及應用,有計劃地淘汰落后產能。推廣安莉芳地源熱泵節能示范項目,按照清潔生產的要求,提高“三廢”利用水平,積極發展循環經濟。
  (七)不斷提高職工隊伍素質。積極組織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為先進操作技術推廣和職工崗位成材搭建平臺。開展爭創全市紡織行業首席技師活動,組織實施“金藍領”工程,為企業培養更多高級技能人才。積極推廣紡織重點工種先進操作法,搞好職業技能鑒定和人才隊伍建設。
  (八)組建行業協會,促進行業發展。加快組建行業協會,加強對行業發展的專題調研,制定行規行約,加強行業自律,促進有序競爭。為企業提供規劃指導、行業標準、數據統計、信息咨詢、教育培訓、技術交流等全方位服務。引導企業加強管理,降本增效,防范風險。建立經濟運行監測機制、風險預警機制和貿易糾紛法律援助機制,幫助企業化解風險,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附件:市有關部門工作分工及進度安排表
 

  附件:

市有關部門工作分工及進度安排表
  

序號工作任務牽頭單位參加單位實施時間
1加速推進國有企業兼并重組市國資委市發改委、經委、財政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2009-2011年
2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積極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市財政局、金融辦市發改委、經委等2009-2011年
3加強重點項目協調服務市發改委、經委市規劃局、國土資源局、建委、環保局等2009-2011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