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萊蕪709文化產業園
萊蕪709文化產業園,位于濟南市萊蕪區高莊街道辦塔子村,709廠舊址,即原山東人民印刷廠,1970年建廠,為省出版總社書刊戰備印刷廠,為保密起見用代號“709”,當時稱為21號信箱。
該廠總占地123畝,分東西兩個大院,東院為生活區,建有家屬樓、單身宿舍樓、食堂、影劇院、學校、幼兒園、澡堂、衛生院等設施,西院為生產廠區,建有行政樓、生產車間、原料紙庫、車隊等設施,建筑總面積4.8萬平方米。
目前709完好地保留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特色建筑,功能區劃分清晰,有較為完整的工業遺存。
進入園區,濃濃的年代氣息撲面而來,隨處可見的宣傳標語,陳舊的磚房,古老的車輛,讓人瞬間回到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
不遠處的山東小三線紀念館內,一幅幅建設時期的照片高懸空中,工人勞作的場景也被原比例還原,漫步其間仿佛回到了,那段無私奉獻、艱苦奮斗的崢嶸歲月。
組圖來源:@照相的老king
紅磚紅瓦的建筑,可以透進自然光線的木質玻璃窗戶,將這里裝點的格外有味道,是一座懷舊與現代性兼而有之的,工業復古風旅游地。
青島紡織谷
位于青島四流南路80號的“紡織谷”,是一處有著厚重歷史的青島紡織工業遺存。
組圖來源:@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為青島曾經“上青天”三大產業之一的紡織業,紡織谷的前身國棉五廠,本身便是充滿歷史感的工廠,重新改造后,街頭藝術氛圍濃厚,隨手一拍便是媲美北京“798”的美圖。
來源:青島市市北區文化和旅游局
在紡織谷的街道里,有很多街頭藝術家的涂鴉作品,等待著大家的探索發現,適合街頭風的小伙伴來拍片哦。
來源:@qd紫夢幽笛
老舊的設備、網紅集裝箱,都是天然的背景板,平日里不乏許多展覽在此舉辦,拍出好照片完全不是問題~
來源:青島市市北區文化和旅游局
這里還有一家以青島紡織發展為主題的“紡織博物館”。
來源:@qd紫夢幽笛
置身其中,人們不僅可以近距離觸摸青島紡織百年歷史,追尋城市記憶。還能看到青島城市紡織業,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的美好未來。
淄博·1954陶瓷文化創意園
漫步在熙熙攘攘的1954陶瓷文化創意園內,陳舊紅磚的老廠房、銹跡斑斑的老舊設備,不知年月的碎瓷片……60多年前的歷史痕跡依稀可見,它的前身是建于1954年的,原國有重點陶瓷企業淄博瓷廠。
園區既保留著有60多年歷史的老廠房、老設備,又融入了現代藝術設計元素,老瓷廠大碾盤改建成音樂啤酒廣場,老廠房改造為大師工作室,陶瓷學院、昆侖魯青瓷神窯址……
組圖來源:@邵紅升_慕尼黑
廠區還新建了一座陶瓷歷史博物館,在此,瓷器燒制過程、陶瓷品類及發展脈絡,都能一覽無余。
濰坊·坊茨小鎮
坊茨小鎮位于濰坊市坊子區坊城街道,面積1.97平方公里,在此區域內分布著國家重點文物,德日建筑166處。
坊茨小鎮的歷史厚重,繾綣悠長,諸多德日建筑經過歲月的洗禮,多了些許滄桑感,方寸之間,好似可以一覽百年。
組圖來源:@十點睡先生3209
小鎮內黃墻紅瓦、整體格局、街巷肌理,彌漫著一股濃濃的異域風情。
組圖來源:@礫華
同樣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坊子站,雖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熱鬧紛繁,但卻仍有鐵路工人堅守在這里,守護這片古老的土地,每當嘹亮的火車鳴笛穿過小鎮上空,都好似在告訴來往的人,它依然響亮的存在著。
來源:@十點睡先生3209
來源:@濰坊融媒
野蠻生長的藤蘿綠蔓,斑駁破損的木質門窗,現已成為眾多文藝愛好者的打卡圣地,在這里,隨手一拍就是復古大片!
來源:@十點睡先生3209
悠悠坊子,歷經百年滄桑,盡管有些斑駁,但質樸嫻靜,無聲地演說著一種文化、藝術和歷史,無可辯駁地張揚著它的價值。
威海·中國油畫小鎮
中國油畫小鎮位于威海孫家街道,這里山、海、灣、灘、島交相輝映,林秀海碧,灘平沙細,風光旖旎,宛若一幅現實版的山水油畫,素有“威海后花園”“城市會客廳”的美譽。
明艷的土紅色,簡約工業風的墻體,銹跡斑斑的鐵錨雕塑,隨處可見的油畫工作室……都讓整個北海油畫街區充滿故事性和藝術氣息
這里仿佛天生具有構圖和修圖的魔力,隨手一拍就是成片的風景,在陽光下背靠紅墻
做個“追光者”,就能拍出光影大片。
極具設計感的建筑風格,張揚個性的顏色,都給人年輕時尚、有活力的視覺體驗,位于實驗中學北校區校內的尚美館,圓柱形的外觀、環形的看展走廊,都讓人眼前一亮,還有“紅房子”和“藍房子”,也是出片率max的地方!
走進藝術館,欣賞油畫大師們的作品,畫中是別人眼中的世界,即使不能完全理解,但卻能在某一幅畫前停下腳步,被其所吸引。
原創藝術區,保留了上世紀80年代的回廊式建筑風格,磚石鋪就的道路,花繁蔓密的紫藤花架,斑駁了一地陽光的樹梢……總會讓人有種心平氣和的寧靜感。
在油畫小鎮,你可以和油畫親密接觸,可以體會畫家日夜堅持的匠人精神,也可以擁有自己的油畫。
組圖攝影:宮舉衛 劉彬
來源:威海發布
一起去中國油畫小鎮,看最in的油畫藝術,拍又A又美的照片吧!
日照·春風十里創意園
攝影:賈廷波
在日照市山海三路與潮石路交界西800米處,有一方在鄉村改造成的文化創意園,這里有著充滿詩意的名字。——春風十里
寄興風雅、篝火野炊、賞花品茶,“自由自在”可能是最能詮釋這里的名片。
這里的設計師都是有情懷的青年,也是春風十里真正的主人,把一棟破舊的閑置房,變成自己存放理想的“樂園”。行走在春風十里,你會發現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瓦一磚,都映射著店主的性格愛好,滿眼望去,皆是細節,皆是生活。
這里是“詩和遠方的文旅小鎮”,沒有車水馬龍,沒有高樓大廈,在這里享受最質樸的生活。
組圖來源:春風十里服務平臺
屋前是街巷,屋后是小院,不咸不淡,不慌不亂,靜適自己的粗茶淡飯,于繁雜之中,找尋屬于自己的那份寧靜。